“我父亲一直喜欢吃这个虾,每年我都会带一点,在原产地更正宗。”一大早,团圆号乘客、深圳市夜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法人胡发生就来到市场,给家里人准备了一些地道的广东年货。
胡发生大学毕业后,选择到广东创业。学习计算机的他,把增值电信业务作为深耕的领域。十多来,从白手起家到现在服务的企业超过2000家,回想起这些年来的奋斗经历,他满是自豪。
“有这种闯劲,一定是要干出一番事业。2009年包里只有800多块钱,去了二手市场买了两张桌子,两个板凳,拉条电话线起家,从什么都没有,到后面有自己的网站还是欣慰。”胡发生回忆道:“有一年答应给家里买空调,没赚到钱一直没买,第三年把空调买了,从深圳抬回去,我只是想跟他说你儿子还是可以的。”
胡发生的老家在遵义市桐梓县夜郎镇,而他把公司的名字取为“夜朗”。家乡的发展,他一直记挂,去年他就牵引了8个项目回乡投资。“我们夜郎并不自大,而是自强。这几年贵州的变化,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,连我们夜郎镇都有高铁站,这体现贵州人的精神。每次回家过年,吃了妈妈炒的菜,去老房子转一转,又有了新的力量。”胡发生说。
和胡发生一样,团圆号乘客、广州市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仓库管理员杨秀祥也有自己的坚持。除了仓库管理员的工作,他还是一个公益助学组织的发起人,联系爱心人士筹集到80万元助学金,帮助了家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750多名学生。
“12月26号资助了个妹妹500块,你们收到没,你马上打电话跟我讲……”每一笔资助款,杨秀祥都要一一打电话核实。
“这个学生父母亲生病去世了,三姐妹,当时读初中我们就开始资助了,现在大姐已经读大学了。”杨秀祥告诉记者。
为了帮助困难学生圆大学梦,这个公益行动他已坚持了14年,如今,已有100多人参与助学行动。
杨秀祥谈起自己坚持从事公益行动的原因:“我一边上班一边做公益,我觉得是来弥补我自己的不足。今年8月我们回去搞中秋助学,我有一个大哥,一米八几,他跟我说看你个子小小的,站在我这里,我感觉你都比我高了很多。”
带着故事,带着期盼,“团圆号”春节直通车从广州南站出发。在南方小年这天,驶向家的方向,移动的车厢变成晚会现场,在外打拼一年的老乡们,聚在一起,猜灯谜、看相声。
“想家呀,怎么会不想,今天6:00就起来,睡不着,怕车子等不到。”团圆号乘客杨先生说。
团圆号乘客曾女士表示,这趟列车非常温暖:“虽然还没到家,但是我已经很有家的感觉,听到这些乡音真的是高兴得很。一车厢的老乡,我觉得更高兴。”
团圆号乘客,90后杨先生一边记录一边说道:“一起唱歌、一起鼓掌、一起说话那种感觉,很有过年的那种味道,感觉我们贵州人就是这么太好了,很泪目。”
列车到站,老乡们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,赶往下一趟奔赴团圆的旅程。而杨秀祥则并没有急着回家,他要把年前的最后一笔助学金送到学生手中。
杨秀祥把助学金寄到学生手上:“这是我们从广州带来的,希望你努力学习。”
“我没有想过自己会被资助,知道你们这些默默帮助我们,我们更加努力。”受资助学生方小意说。
问起杨秀祥的新年愿望,他说:我希望他们走出大山,反哺大山,让大山更好。”
记者手记:
离家千里,一年奔波。随车同行,我感受到,老乡们平凡的故事里写满了为了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坚韧与热爱。列车停靠站台,熟悉的风拂过面庞,归乡之路,承载着他们整年的思念与期盼。回家过年,致敬那些闪耀着奋斗光芒的日子。